勇担光明“摆渡人”
王新亮参加志愿服务活动。
在固原市的大街小巷,原州区肢体残疾人协会会长王新亮的身影总伴着“咯哒咯哒”的拐杖碰触地面声出现。1993年3月出生的王新亮,是一名肢体残疾人,也是一名扶残助残领域的社会工作者。这个曾被评为宁夏“最美社工”、原州区“最美助残志愿者”的青年人,多年来秉持“让每个残疾人都有尊严生活”的目标,用心帮助和扶持众多困难残疾人走出家门,树立起信心,更好融入社会,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每一个服务对象心里。
“王老师,帮帮我的孩子吧。”8月23日深夜,王新亮被急促的手机铃声叫醒,点点(化名)母亲用近乎哀求的语气向他发出求助。简单了解情况后,王新亮没有一丝犹豫,拄着拐杖来到点点家中帮助疏导孩子情绪。原来,14岁的点点是一名孤独症患儿,他的病情几乎拖垮了单身母亲。当天,点点再次发病,母亲无奈之下求助王新亮。经过耐心抚慰,在王新亮的陪伴下,点点进入了香甜的梦乡,而王新亮却彻夜未眠。
像这样的志愿帮扶事例,对王新亮来说不胜枚举。
2015年以来,王新亮从固原市爱心园到肢体残疾人协会,辗转于不同助残组织,始终扎根在服务残疾人的一线。当被问及坚持的动力时,他指着服务对象残疾人老李家墙上绣着“不是亲人胜亲人”字样的锦旗,告诉记者,“选择投身这份事业,源于心中一个坚定的信念:只要心是健康的,身体的缺憾便不算残疾。这些年,我深入到很多重度残疾人家庭,感受到残疾人在生活中面临的诸多不易,有的因身体缺陷被困于家中,基本生活难以保障;有的面对自身状况,对未来充满迷茫与不安;还有的因缺乏长期照护,生活质量始终处于较低水平。每当看到这些困境时,我都会告诉自己,多帮扶一户,就会多给一个家庭带去希望,就离‘让每个残疾人都有尊严生活’的目标更近一步。”
带着这份初心,王新亮始终以赤诚践行责任。面对重度残疾朋友,他积极奔走,对接各级政府部门与爱心力量,为他们争取生活救助、康复服务,协助完成辅助器具适配,一点点打破身体的局限;面对残疾儿童,他总想着多些陪伴与关怀,为孩子做心理疏导,驱散成长中的迷茫,给家长提供家庭指导,一起为孩子筑起温暖的成长港湾。
为做好固原市残疾人及其亲属、和社会有需求的困难群众心理疏导工作,引导大家树立积极健康的心态,王新亮加入了当地心理疏导和社会支持工作志愿服务队,他和众多志愿者一起,不间断地为各类人群提供心理干预、情绪疏导、心理慰藉、上门代办等服务。为了能够及时掌握来电求助残疾人的心理动态,王新亮常以拉家常的方式和求助者展开交流,为他们提供情绪疏导和心理安抚。对于电话中无法解答的疑虑和困难,他会进行归类整理,后期分别通过入户走访、慰问探视、转接跟踪等方式倾听咨询者的需求,尽力链接资源,帮助残疾人筑牢心理健康防线。
在当地残联和义工联合会等公益组织的助力下,王新亮见证着越来越多的残疾人在帮扶下走出家门、融入社会——有人靠辅助器具重新获得行动能力,有人通过就业培训找到人生价值,有人逐渐摆脱迷茫,重拾了对生活的热爱。“这些变化,便是我坚持下去的最大动力。”王新亮笑着说。
8月25日,王新亮应邀参加全国第九个残疾预防日宣传教育活动。他说:“希望更多人能加入扶残助残的队伍,用理解、包容与行动,为残疾人搭建更加温暖的成长与生活平台。”他会继续带着这份初心,把党和政府的温暖、社会各界的关爱送到更多残疾人身边,也期待和大家一起,共同努力,让每一名残疾人都能活得有尊严、有品质、有希望。(记者 束蓉 文/图)